...

爺奶那些年變劇本 串起世代橋梁

2021/03/23


...
翻轉老年印象,首要之務是走入長輩生命!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2005年引進「活化歷史」構想,並發起生命劇場計畫,邀果陀劇場導演蔡櫻茹擔任專案總監,帶長輩與孩子演繹自己的故事,這座忘年之交的橋梁架起至今超過15個年頭,超過10萬個孩子因此學會了珍惜彼此、有了面對「老」的勇氣。

為了釐清大眾對老的印象,基金會執行長吳欣盈將「活化歷史Alive」的構想引進台灣,2009年開始至今長輩與孩子已演13部作品,翻轉過去孩子對爺爺奶奶碎碎念的印象,認真思考他們的故事。其中88歲、因拍攝高鐵廣告而出名的「竹葉青奶奶」讓蔡櫻茹印象深刻,她小時候是養女,每天早上要挑水摘葉,一個日本男孩常常和她跑步上學,一天,男孩難過的說:「天皇戰敗了。」從此失去音訊。

奶奶一直保住10歲記憶,想和男孩再見上一面,她的故事被搬上舞台,劇情就像電影《海角七號》翻版,引發孩子想像,也祝福有朝一日男孩或他的家人看見,能與奶奶相認。

還有位87歲當過飛行員、記者從業40年的郝伯伯,13歲和老師一起跟著軍隊轉移,因戰爭走遍半個中國大陸。當時身上有件媽媽給的棉襖,他從天冷穿到天熱,4個月都不捨得脫下,一次搭火車不慎遺失,哽咽的說:「裡頭有媽媽給的2枚袁世凱硬幣,那是我唯一能用來想念他們的東西。」

歷經同學、師長病倒及死於戰火,郝伯伯來台後,加入青年軍。一次幫部隊到市場採買,竟遇著親戚,向他說:「你知道爸爸媽媽都在台灣嗎?」重逢時,與父母抱著痛哭的模樣一輩子忘不掉。

生活有重心 減輕家人壓力

不特別提,少有人知道竹葉青奶奶曾是影星的替身,也不知道郝伯伯在文化局審查電影超過3千部,大學還演過舞台劇,更不用提他們的成長故事了,但「活化歷史」的計畫用好幾個月的時間發掘長輩故事,長篇大論的要篩出精華片段,再學起承轉合、高潮迭起,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。蔡櫻茹笑說,銀髮族和年輕人要玩在一起是很大的挑戰。

「重啟•未來閱讀」策展人張馨之表示,歷時近百年,現今閱讀形式已經大不相同,藝術家陶亞倫以VR打造虛擬圖書館;藝術家劉文瑄打造書本雕塑;藝術家范承宗將傳統手工書籍裝幀拆解與重構成近3公尺高書海;匈牙利籍藝術家托馬斯・史維特運用互動介面,將手寫文字投影在牆面上,探討未來形式的閱讀和書寫;設計團隊霧室、和碩及祥業工業合力在州圖昔日的兒童、書報閱覽室打造「旅行的入口」。

她也見證了計畫對長輩的影響:有不會搭捷運的雜貨店奶奶,最初是朋友揪來的,變成能自己前往並上台表演;部分長輩參加超過10年,戲劇的徵選已成為生活重心,有目標後,家人在照顧上減輕不少壓力;更有位奶奶生病離開班上,重返後認為這個班是她遇過最溫暖的團體,原來他們還找到如家人般的姐妹淘與兄弟。

跨世代溝通 孩子擁抱長輩

而對現代人來說,親子要溝通、深度交流不容易,孩子卻願意與真心陪玩的長輩多親近,一名小六女童在聽到奶奶說小時候在中國北京長大,冬天不能外出,能玩的只有沙包(大陸東北地區稱嘎拉哈),並會睡在燒煤的炕上,聯想到自己的家人和成長情境,就主動提出要抱抱,安慰彼此有過的寂寞心靈。

活化歷史方案為台灣開創一種跨世代溝通的可能性,讓參與的人充分感受時代的變遷,蔡櫻茹就明顯感受到社會巨輪的滾動,她記得最早認識的長輩有許多不識字的,後來多了高中職畢業的,現在則多大專學歷,有愈來愈多點子能思索如何「創意老化」,果陀劇場還特別舉辦售票演出的生命劇場,讓藝術性質再提升。

「長輩很需要中生代協助翻譯、搭起他們與新世代的橋梁。」蔡櫻茹期許更多中生代投入這樣的計畫,雖然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說出來很難,需要慢慢滋養,但是開花後一定能看見想像不到的甘甜,80、90歲的自己會成為什麼樣子?至少有一個結果是像他們這般快樂,你我可以在這些長輩身上看見有憧憬的「未來」。

新聞來源: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615636&fbclid=IwAR24ZBw-gnlbgAJ14ylsugJWEJeCiNdbSbfgC2y8zM-dnkoVnqzn1k3IYpo